6 月 19 日清晨的阳光刚漫进幼儿园铁门时,李女士(化名)还不知道,电动车钥匙未拔的小小疏忽,会让 3 岁的儿子乐乐(化名)陷入一场骨骼危机。孩子下车时误触开关,失控的电动车带着他摔在路面,右腿被车轮碾过 ——"大腿骨头断了,必须手术",急诊医生的话像冰锥扎进她心里。
最初的 48 小时里,是李女士这辈子最漫长的等待。他们第一时间赶到知名老牌儿童医院急诊,仅得到一副不合身的临时支具。"等床位至少一周",医生的语气专业而平淡,却让被孩子疼得撕心裂肺哭喊折磨的父母如坠冰窟。
6 月 20 日清晨,孩子因支具压迫整条腿肿得发亮,李女士托关系挂上了专家号,却没能带来转机。李女士鼓起勇气再次询问床位进展,专家答复:"说了就等吧,催也没有床!" 中午时分,那句 "下午继续等" 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去京都儿童医院试试!" 朋友的建议像道微光。他们抱着虚弱的孩子冲进北京京都儿童医院急诊时,已是受伤第二天中午 1 点。分诊台护士了解到病情严重,马上呼来了骨科医生,这位快步迎来的大夫—— 正是小儿骨科主任丑小冰。
"今天就能手术。" 丑主任摸了摸乐乐的额头,指尖带着温度,"孩子的伤情符合弹性髓内钉的适应症,使用微创手术就能固定,不用大开刀,时间短回复快。" 他翻开病历本开始给妈妈讲解手术,用彩笔圈出骨折位置:"就像给骨头穿 ' 弹性鞋带 ',从骨髓里固定,伤口只有两个针孔。"
当天下午 4 点 40 分,乐乐被推进手术室。丑小冰团队早已做好准备 —— 这套 "弹性髓内针精准复位法" 是他们的招牌技术,过去十年用在 4000 多例手术中,能把儿童复杂骨折手术时间压缩到 30 分钟,误差控制在 1 毫米内。
手术室外,李女士攥着丈夫的手发抖时,屏幕上的实时监测显示:术中辐射暴露量比传统手术降低 70%,这是儿童医院特有的低剂量成像方式。两个小于 2 厘米的切口几乎没出血 —— 这正是京都儿童医院 小儿骨科"无血术野" 的操作标准。5点30分,丑主任走出手术室:"骨头对合得很准,孩子醒了就能喝口水。"
为促进患儿恢复,在儿童医院住院是允许家长陪床的。当晚,乐乐第一次没再哭喊着说腿疼。李女士看着儿子安静睡在 "无痛病房" 的小床上,护士正用镇痛泵把疼痛控制在 VAS 评分 3 分以下 —— 这个数值意味着孩子只会觉得轻微酸胀,不影响睡眠和进食。
6 月 21 日清晨,乐乐抱着护士给的玩具车,在病床上挪了挪腿,儿童医院最不缺的就是玩具。丑主任查房时,引导他做了简单的活动:"这两天就能出院,回家后按这个康复表练,3 周就能下地走路。" 表格上画着卡通小人做动作,连 "每天练 5 次" 都标了星星贴纸。
更让李女士安心的是,住院费用通过医保报销后,自付部分比预期少了近一半。"当天入院、当天手术,连康复计划都帮我们想到了。" 她看着缴费单上的 "医保定点" 印章,突然想起转院时的慌乱 —— 那时怎么也想不到,这场意外会以这样 "少遭罪、少花钱" 的方式收尾。
出院那天,乐乐穿着病号服在走廊里跑了两步,李女士赶紧扶住他,却被丑主任笑着拦住:"让他试试,这才是我们想看到的 —— 孩子就该这样蹦蹦跳跳。" 儿童医院不仅治疗疾病,更关注恢复儿童的天性。
后记:在京都儿童医院小儿骨科,像乐乐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这个由丑小冰带领的团队,用 85% 的微创手术率、24 小时日间手术体系、99% 的婴幼儿骨折手术初次成功率,让 "少遭罪、快康复" 成为常态。 这里有群把 "医者父母心" 做进细节里的人,正等着为孩子的骨骼健康兜底。
文章根据大众点评来源真实案例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