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10 岁的小慧问‘我还能活多久’时,中国精准治疗难治性白血病的技术让她成为改写中国儿童白血病治疗史的第一人”。白血病治疗史上,复发和耐药如同一道道深壑,曾让无数患者与医生陷入困境。在传统化疗时代,患者生存率长期低迷,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复发难治患者五年生存率甚至不足 10%。而随着医学研究的突破,我们已进入一个用 “精准制导武器” 对抗癌细胞的新时代 —— 靶向药物、免疫疗法和基因调控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策略改写战局。
白血病细胞的狡猾之处在于它们会伪装、会逃逸、会变异。但科学家们正在一步步破译它们的生存密码:
2025 年最新临床试验证实,口服 IDH1 抑制剂 Olutasidenib 联合阿扎胞苷,在复发难治性 IDH1 突变 AML 患者中实现31% 的完全缓解率,整体反应率达 51%,缓解持续近 15 个月。更关键的是,未接触过该药的患者反应率更高(CR/CRh 达 37%),为初治耐药患者点亮希望。
• 儿童转化型 AML 的破冰之战:10 岁女孩小慧的 B 细胞白血病在化疗后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传统治疗宣告无效。广州张辉团队创新性采用CLL1 靶点 CAR-T治疗 —— 回输 7 天后癌细胞从 6.7% 骤降至 0.36%,28 天完全转阴。这是中国首例 CLL1-CAR-T 成功案例,为无药可用的转化型白血病开辟生路。
• T 细胞白血病的自体治疗奇迹:陆道培医院用CD7 CAR-T治愈两名 T 急淋复发患者。其中小秋在移植后全面复发,经治疗 21 天骨髓残留转阴;14 岁童童在化疗无效后,回输 CAR-T 细胞 14 天即达完全缓解。这项突破解决了 T 细胞肿瘤 “无法区分敌我” 的治疗难题。
科学视角:CAR-T 治疗已从 CD19 单靶点进化到 CLL1、CD7 等新靶点,其核心突破在于 “教会免疫细胞识别伪装”—— 通过基因工程让 T 细胞精准锁定癌细胞特有抗原。
在冷冰冰的统计数据背后,是一个个与死神赛跑的生命故事:
“我还能活多久?”—— 这是小慧在白血病二次复发、家庭因治疗负债累累时的绝望发问。
• 2016 年:首次化疗后因贫困放弃移植
• 2017 年:复发化疗中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化为 AML
• 2023 年:成为国内首位接受 CLL1-CAR-T 治疗的儿童
治疗过程如同一场精密战役:
1. 分离:抽取血液筛选 T 细胞
2. 修复:基因工程植入 CLL1 识别程序
3. 扩增:体外培养百亿级 “抗癌军团”
4. 回输:28 天实现骨髓癌细胞清零
曾经无力承担移植费用的贫困家庭,因创新临床试验重获新生。如今的小慧已重返校园,她的病例被写入中国 CAR-T 治疗教科书。
“被宣判死刑,但我还没准备好去死”——1988 年确诊艾滋病的保罗,2018 年再遭 AML 打击。2019 年他接受携带CCR5-Δ32 突变基因的骨髓移植,5 年后成为全球第 5 位同时治愈白血病与艾滋病的 “希望之城病人”。这场手术达成双重使命:
• 供体干细胞重建健康造血系统
• 基因突变阻断 HIV 进入免疫细胞通路
68 岁的他创下携带艾滋病毒最长治愈纪录,证明老年患者也能通过精准移植获得新生。
• 小龙:AML 移植后两次复发,中山七院采用降强度排异预防 + 供体淋巴细胞输注,诱发可控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ICU 抢救后奇迹缓解。
• 陈阿姨:55 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二次复发,苏北医院 CAR-T 治疗 5 小时即出现寒战高热,医护团队精准控制并发症,4 周内癌细胞清零。
患者启示:这些案例揭示共同特质 ——医学创新 + 个体化方案 + 医患互信。当小慧的主治医生张辉说 “我们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时,正是这种信念让绝症患者跨越生死线。
复发难治白血病的战役无国界,中国科研团队正成为关键力量:
2025 年发表于《Leukemia》的VEN-PRS 风险模型,整合髓外病变、表观遗传药物暴露史及 7 种基因突变(如 TP53、IDH2),首次实现对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治疗效果的预测。该模型将患者分为三层风险组,中高风险组生存期相差 3.8 倍。
• 靶向放疗突破耐药屏障:Lintuzumab-Ac225(抗 CD33 核素抗体)联合 CLAG-M 化疗,在 TP53 突变患者中实现50% 缓解率,86.7% 高危患者获益。
• 功能性治愈不再是梦:美国研究证实,IDH1/NPM1 共突变 AML 患者接受 Olutasidenib 单药治疗,通过单细胞测序实现持续 7 年以上深度缓解,开启 “停药治愈” 新时代。
临床启示:荷兰 MURANO 研究 7 年随访显示,维奈克拉治疗达微小残留病(MRD)转阴者,无进展生存期达52.5 个月,是未转阴者的 2.9 倍。MRD 检测灵敏度已突破百万分之一癌细胞。
当前研究正从 “延长生存” 向 “根除疾病” 跃进:
Olutasidenib + 阿扎胞苷 + BCL-2 抑制剂 venetoclax 的全球试验(NCT06445959)启动,通过代谢调控 + 表观修饰 + 凋亡诱导三通路协同,预计将难治 AML 缓解率提升 40%。
技术瓶颈 | 突破路径 | 临床进展 |
靶点逃逸 | 双靶点 CAR-T(如 CD19/CD22) | 中国医院试验 CR 率 85% |
T 细胞衰竭 | 基因编辑增强 T 细胞活性 | 美国 CRISPR-CAR-T 试验中 |
实体瘤浸润 | 纳米机器人递送 CAR-T | 中山肿瘤中心临床前突破 |
• 分子治愈:单细胞多组学 MRD(scMRD)技术可追踪单个突变干细胞
• 免疫重建:调节性 T 细胞输注降低移植排异风险
• 基因编辑:CRISPR 技术修复致病突变(如 PHF19 基因)进入动物实验
从化疗的 “地毯式轰炸” 到 CAR-T 的 “细胞级狙杀”,从保罗・埃德蒙的双重治愈到小慧的 CAR-T 新生,人类对抗白血病的征途诠释着科学与人文的双重救赎。当中国团队在 CLL1 靶点、VEN-PRS 模型等领域跻身全球第一梯队,我们见证的不仅是医学进步,更是对生命的庄严承诺 ——
“将白血病变为慢性病” 的愿景正在照进现实,而每一个患者的故事都在提醒我们:那些曾被宣判的 “绝症”,终将在人类智慧面前节节败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