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獲新生:樂樂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勵志之旅

2019 年 4 月 26 日,國際醫療中心移植病房收治了一名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的 5 歲男童樂樂(化名)。 這個小勇士因为急性肝炎导致肝衰竭,此前已接受過母親的肝臟移植手術,如今,他再次踏入移植倉,接受父親的造血幹細胞移 植,開啟又一段艱辛的治療之路。這兩次移植手術,是現代醫學創造的奇蹟,猶如兩束光,為樂樂照 亮了重生之路,給了他重獲健康的寶貴機會。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種罕見且嚴重的血液疾病。醫學統計顯示,兒童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發病率約為每年每百萬人中 0.6 - 2.0 例。患上這種疾病,骨髓無法生成足夠的新血細胞,導致紅血球、白血球及血 小板數量大幅減少,嚴重影響身體的攜氧能力、抗感染能力和止血功能。而肝臟移植和造血幹細胞移植,正是當代醫學針對樂樂病情,經過無數科研人員和醫護人員努力探索出的有效治療方案,是他生 命得以延續的希望所在。


 肝臟移植在樂樂身上留下了數不清的針孔和明顯的疤痕。這些身體上的 “印記”,讓原本活潑好動的 樂樂變得沉默寡言,性格也逐漸變得內向。但正是這次肝移植手術,讓樂樂在肝臟功能受損的危機中挺了過來,為後續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奠定了基礎,是醫學力量為他的生命續航。 


樂樂進倉那晚,媽媽匆忙陪他一起,而爸爸和奶奶每天只能隔着移植倉的玻璃看望他。有一次,樂樂 需暫時出倉做胸部 CT 檢查,爸爸和奶奶趕緊抓住這個機會來看他。見到親人,樂樂臉上瞬間綻放出喜悅。奶奶緊緊抱着孫子,激動萬分,滿心只盼着孩子能早日康復。此時,大家心裡都明白,醫學的進 步讓這場與病魔的較量有了勝利的可能,是醫學在背後支撐着樂樂和家人的希望。 


生成血细胞图片.png


剛進倉的頭幾天,樂樂生命體徵相對穩定,胃口也很好。由於移植倉是全封閉的,他一日三餐都在倉 外消毒後送入。樂樂每天早早起床,滿心期待美味的早餐,吃得津津有味,仿佛永遠也吃不飽。這短 暫的平靜,離不開醫學為移植手術所做的充分準備和保障,讓樂樂在術後能有相對穩定的恢復環境。 然而,5 月 29 日開始的預處理治療,讓樂樂迎來了痛苦難熬的階段。每天,營養液、化療藥物和抗生 素輪番輸入體內。像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常用的環磷醯胺和抗胸腺細胞球蛋白等化療藥物,雖能抑制 免疫系統,為新的幹細胞移植創造條件,但也會帶來諸多副作用。樂樂變得精神萎靡,更加不愛說話 ,也沒了玩耍的興致。醫護人員和他媽媽都為他憂心忡忡。在這艱難的時刻,是醫學知識和技術,讓 大家明白這是治療必經的過程,也讓大家堅信只要挺過去,樂樂就能迎來新生。6 月 1 日兒童節,醫護人員送了樂樂一輛玩具車。他開心極了,愛不釋手,一直玩個不停,就連睡着了 ,小手還緊緊抓着玩具,那模樣既可愛又讓人心疼。這簡單的快樂,也因為醫學的守護而顯得彌足珍貴,醫學讓樂樂在病痛中仍有感受歡樂的機會。 6 月 4 日,爸爸的骨髓血成功回輸到樂樂體內,這是治療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移植後,樂樂頻繁 出現令人不適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反應。據統計,約 30% - 70% 的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會 出現這種情況,即移植的免疫細胞攻擊患者身體。儘管如此,樂樂展現出了頑強的意志力。只要有精 神,他就會坐起來玩耍。他尤其喜歡玩試管和治療碗,當被問及原因時,他說自己長大後想成為一名醫生,幫助病人。樂樂的這份堅強,離不開醫學的支持,正是醫學的進步,讓他有了戰勝病魔的可能 ,也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醫者仁心的種子。 這番話讓所有人都深受觸動。正是親身經歷了病痛折磨,才讓他有了這樣崇高的願望。


小小年紀就想 着幫助他人,著實令人欽佩。 隨着時間推移,樂樂的白血球數量穩步上升,這是身體逐漸康復的積極信號。6 月 21 日,樂樂終於走 出移植倉,能再次擁抱爸爸,慶祝他與再生障礙性貧血的首次戰鬥取得勝利。這勝利的背後,是無數 醫學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是肝移植和造血幹細胞移植這兩次醫學奇蹟,讓樂樂得以重生。 樂樂的故事不僅是醫學上的勝利,更是人類不屈精神的體現。它彰顯了父母之愛的偉大、醫護團隊的 專業付出,以及一個孩童的勇敢無畏。而醫學,作為支撐這一切的強大力量,給了樂樂重生的機會。 我們衷心祝願樂樂健康快樂成長,實現成為醫生的夢想,將來用醫學的力量為更多人帶去希望與治愈。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