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醫生
楊學勇
楊學勇
北京京都兒童醫院小兒心胸外科主任
個人簡介

楊學勇醫生是國內公認的小兒先天性心臟病(CHD)外科領軍人物,以微創技術專長和富有人情味的患者照護聞名。擁有 30 餘年臨床經驗,已完成 6,000 餘例心臟手術(主刀超過 3,000 例),複雜先心病病例 5 年生存率達 97%。楊醫生率先開創右腋下小切口手術方法,用於年僅 15 天、體重僅 750 克的嬰兒。作為公平醫療的積極倡導者,他在服務不足地區領導了 20 餘項全國性先心病篩查活動,免費為 200 餘名貧困兒童提供救命手術。被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授予「9958 天使專家」稱號,楊醫生以手術精準與深厚人道主義承諾並重而備受讚譽。 


教育與培訓
2005 年
心胸外科博士(2005 年)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阜外醫院(CAMS/PUMC)導師:劉迎龍教授(中國小兒心臟外科學科創始人)
2016 年
高級訪問學者,波士頓兒童醫院(2016 年,先天性心臟缺損修復技術)
2008 年
新生兒重症監護博士後研究(2008 年)北京兒科研究所導師:封志純教授(新生兒復甦及圍手術期管理專家)
臨床專長

微創心臟手術

右腋下小切口修復術用於:室間隔缺損(VSD)法洛四聯症(TOF)大動脈轉位(TGA)成效:體重 < 10 公斤嬰兒生存率 93.5%,平均住院 7 天。

危重症先心病管理

新生兒急診手術(危重症病例「黃金 6 小時原則」)。改良超濾技術(MUF)減少體外循環後炎症反應。

多學科協作照護

家庭整合式 ICU 方案,術後焦慮降低 55%。l 為家屬提供 5G 實時手術進展更新(滿意度 99%)。 


教育與培訓
2005 年
心胸外科博士(2005 年)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阜外醫院(CAMS/PUMC)導師:劉迎龍教授(中國小兒心臟外科學科創始人)
2016 年
高級訪問學者,波士頓兒童醫院(2016 年,先天性心臟缺損修復技術)
2008 年
新生兒重症監護博士後研究(2008 年)北京兒科研究所導師:封志純教授(新生兒復甦及圍手術期管理專家)
研究方向
創新手術技術:開發機器人輔助右腋下入路(達芬奇系統),手術時間縮短 20%。 國家重點項目:先心病三級預防體系(從產前篩查到康復)。
基因組與精準醫學:鑒定 miR-26b 為室間隔缺損相關肺動脈高壓調節因子(發表於《Pediatric Research》,影響因子 3.6)。 合作開展基於 CRISPR 的胎兒基因編輯研究用於 22q11.2 缺失綜合征(動物模型成功率 60%)。
醫療系統優化:人工智能驅動術後隨訪平台:並發癥檢出靈敏度 92%。
語言能力
普通話(母語)醫學英語(學術寫作及國際合作熟練)
學術成果
Yang X, Liu Y. (2023). 右腋下小切口在新生兒先心病中的十年改進. 《胸心血管外科年鑒》115 (2): 321-322.
Yang X, 等. (2021). miR-26b 調節室間隔缺損相關肺動脈高壓的肺血管重塑. 《兒科研究》89 (4): 876-883.
參與編寫《先心病急診手術國家指南》(2024 年版)。
主編:《先天性心臟病要略》(2022 年),被 50 餘所醫學院校採用。
患者評估
楊學勇
楊學勇
「楊醫生用 2 釐米切口救了我女兒的命 —— 她現在是個活潑的 5 歲孩子!」—— 法洛四聯症患兒家長
「他的團隊在手術期間通過視頻解釋每個步驟。我們感到被充分告知並充滿信任。」—— 新生兒大動脈轉位病例家長
「免費手術給了我的孩子未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的恩情。」——「天使之旅」慈善項目受助者